1. 首页>>生活

青海:让最美生态得到最严守护(美丽中国·守护生态安全)

  青海格尔木光伏园熔盐塔式光热电站,如同盛开在戈壁上的巨大“向日葵”。  骆先洋摄

  叶金俄日与东木措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祁连县的黑河流域巡护。  站完成大坝填筑、世界最大液态空气储能示范项目开工、李家峡水电站扩机工程投运……

  截至去年底,青海清洁能源总装机达5107.9万千瓦,清洁能源装机占比、新能源装机占比、非水可再生能源消纳比重保持全国领先,锂电池产量占全国十分之一,海南戈壁和柴达木沙漠基地9250万千瓦新能源纳入国家规划布局方案,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走进千家万户,有机草原监测总面积突破1.5亿亩……青海发展的含“绿”量不断提升。

  生态环境问题归根结底是经济发展方式问题。在青海,一批批绿色产业如雨后春笋般茁壮成长,以高质量发展推动高水平保护。

  今年3月底,青海绿色算力产业发展推介会在北京举行,广邀四海宾朋,共筑绿色算力,共绘新质未来。

  “青海发展绿色算力产业具有很好的基础和优势。青海的绿色电力具有量大、质优、价廉的特点,能够为发展算力提供持续稳定价廉的绿色电力。青海发展绿色算力,在将自身电力价格优势转化为算力发展优势的同时,也降低了企业算力使用成本,提高了企业的行业竞争力,为进一步加快大模型产业的落地和实施、在全国推广大模型的应用贡献青海力量。”中国科学院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院长张云泉说。

  加快绿色电力向绿色算力转化,青海数字经济发展的新篇章已经开启。“接下来,我们将充分发挥青海的禀赋优势,深度融入‘东数西算’国家布局和全国一体化算力网,打造立足西部、服务全国的绿色算力基地。”青海省数据局局长靳力说。

  绿色福祉不断增进

  共接待游客7.27万人次——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青海湖景区见证了一场高原春日的盛大约会。

  “每天都有游客入住,藏餐、手工艺品、酸奶等很受欢迎。”家住海北藏族自治州刚察县果洛藏贡麻村的仁青才郎,临近花甲之年放下牧鞭,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经营起了农家乐,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让他赚了不少钞票,“凭借邻近青海湖的位置优势,咱这农家乐生意一年更比一年好,说到底,还是咱青海湖的高颜值自带流量。”仁青才郎笑得合不拢嘴。

  还有成千上万和仁青才郎一样的农牧民,吃上了“生态饭”。

  地处三江源国家公园腹地,平均海拔4300米,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巴干乡的代曲村,活跃着一支“雪豹监测队”。

  “我们都是代曲村的生态管护员,最开始,大家就是把巡山过程中拍的照片发到网上,没想到关注的人越来越多,现在我们这个团队已经壮大到27人!”打开相册,一张张壮美的风景、一只只可爱的野生动物依次划过,队长格来江措难掩自豪,“因为国家的好政策,乡亲们过上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好日子,每家都有一个生态管护员,每个月有1800元的固定工资,我们有责任把家乡的美、把家乡的变化展示给更多人看!”

  行走雪山谷地、穿行江河之源,资源优势变为产业优势的案例数不胜数,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路径更加清晰,民生福祉不断增进。

  在三江源国家公园,特许经营正是积极探索“两山”转化路径的有益尝试,可观的收入切实让大家感受到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诸多利好。同样,“一户一岗”公益岗位,不仅直接带动1.72万户家庭创收,也让更多人加入服装加工、餐饮服务等第三产业,享受生态保护带来的实惠,生活质量有了明显提升。

  绿水青山成为大美青海的靓丽底色,良好的生态环境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和公共产品。去年,青海省财政用于民生支出占比达76%,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快于经济增速,农牧民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继续缩小。优化调整稳就业政策措施、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4万户农牧民居住条件得到改善……从河湟谷地到草原牧乡、从雪域深处到戈壁边城,生态保护与民生发展相得益彰。

  “接下来,我们将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着力破解深层次矛盾和实践难题,以高品质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不断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让绿水青山永远成为青海的优势和骄傲。”青海省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本文采摘于网络,不代表本站立场,转载联系作者并注明出处:http://www.yuna.com.red/604.html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微信号:

工作日:9:30-18:30,节假日休息